日期:2011.10.22
交通:國道六號愛蘭交流道下→接台14埔里方向→左轉上愛蘭橋→
    下橋右轉南環路(投72-1)→南環路執行到底左轉投72→右轉中正路(投71)
    →武界路→卓社隧道→新武界橋→遇十字路口左轉武安路→
    直行至台電工務所前空地停車
停車費:50元(給原住民住戶)
車行時間:下交流道後約70分鐘
行走時間:約?分鐘
實際路線:思源吊橋→武界壩→寧安宮→沿武界水庫旁的保線路→
    過潭上橋→左上保線路→四于台山→原路回→過潭上橋→
    右轉續行步道→ 拉拉米斯瀑布(無水)→摩摩納爾瀑布→ 
    原路回→武界水庫旁保線路→寧安宮→武界壩→思源吊橋
●四于台山:1219M,三等三角點,NO.5963,山頂無展望


于台山,有點冷門的中級山,網路資訊並不多,且許多是多年前的紀錄
前晚我唬嚨禿大叔說是要去埔里健行,因此隔天就願意出門跟我一起同行
自從國道六號通車後,到埔里或是日月潭甚至霧社、廬山等地區
開車時間省很大,只要不是路況太糟的地方,大致上九點前就能開始上山了

今年沒什麼颱風,通往武界部落山區道路,路況大致都很好
也因颱風少的緣故,原本該是秋高氣爽的登山季節
蒙上虎頭蜂威脅的陰影,所以我更不喜歡參加大隊人馬的團體活動
因為容易驚動蜂群,招來攻擊,有些警覺性不夠或是常識白痴的山友
不知道怎麼去避免路過的巡邏峰注意,被攻擊簡直是自找的

天一路很順暢的來到武界部落裡的台電工務所前
再進去車子就開不了,路邊有一小塊空地,約可停三、四部車
但是得付停車費給對面的住家居民,剛停好車馬上就有一位可愛的原民小女孩
跑過來直喊著:五十塊、五十塊
模樣真是惹人憐愛,登山多年,會收費的民家都是索費一百元停車費
這次是頭一回碰到只要五十元的

們整裝後開始上路,禿大叔對我一身的行頭
開始懷疑根本不是來健行的,一直滴咕他老早就封山
根本不想來爬山,幹嘛騙他來
對我來說這點山路應該不算是爬山吧!所以
我對今天的活動仍是定義為"健行"

沿著成排美麗的松樹小徑直行,伴著秋陽灑下的和煦陽光
這裡便是曲冰古道的起點
一旁的溝渠引自武界水庫內的濁水溪水
一如其名,水色呈現灰白混濁,伸手摸了一下溝渠內的水
有點滑膩,很像肌膚泡過帶有硫磺的溫泉水後的觸感
而濁水溪攜帶的肥沃泥沙,正是造就彰雲平原的農業基礎

直行不久便來到思源吊橋處,橋下是正值枯水期的濁水溪上游溪床
偌大的溪谷,溪水潺潺,吊橋前方便是武界水壩
蓄積的水透過地下隧道送到下游處的日月潭作為發電用水
同時也能保持日月潭水位,水庫由台電管理營運
從吊橋上往下看,可以注意到河道邊武界水庫下有幾處隧道口
那是庫底用來排沙的隧道

台電工務所外的美麗小徑


思源吊橋,下方就是濁水溪上游


思源吊橋左上方就是武界水壩


武界水庫排砂隧道


山谷間的原民部落,武界部落


思源吊橋後,沿著右側的水泥車道陡上,來到我猜是水庫管理站的建築處
順著建築外圍往內走,會路過一間小土公廟寧安宮
走上一小段靠山側的水泥階梯便是寧安宮所在,但這不是我們要走的路徑
不走上階梯,順著廟下方的路續直行,有處鐵欄杆圍著
上面綁了不少萬國旗布條,昭告山友此為正確路徑
而從這裡開始,我們就要踏入原始山徑了

這條山徑顯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沒人走過了,當我們深入沒幾公尺
就被一大堆的蜘蛛網給嚇住了,蜘蛛網上等待獵捕昆蟲的蜘蛛
都是巨大體型的人面蛛,真是怪噁心可怕的,手上的登山杖成了破壞蜘蛛網
趕蜘蛛的利器,我心裡面對蜘蛛感到抱歉,毀壞你們謀生覓食的工具
但我也是不得已啊,可不想吃了滿臉的蜘蛛網,然後你們在我頭上亂竄
也由於一路上都是蜘蛛網,前進速度很慢
這山徑沿著庫區的北側開闢,山壁鋪有水管,平坦好走
根據山友紀錄說明
這應該是台電的保線路,約二十餘分鐘後,便來到潭上橋

曲冰古道
是日本殖民時代修建的警備道路,連絡曲冰及武界二部落
這二部落分屬賽德克族(泰雅族)及布農族(干卓萬社)
在過去曲冰古道沿線以吊橋多聞名,沿路有七座吊橋
是救國團熱門的健行路線之一,但在歷年颱風及地震等天災的蹂躪下
僅存潭上吊橋及思源吊橋,過潭上橋後的古道路段也已湮沒在土石中

上橋破損嚴重,北側這端橋面木板更是腐朽不堪,隨時會斷裂
走在上頭戰戰兢兢,得踩在木板有鐵釘處才比較穩固可靠
可以想見未來再來幾次強烈颱風,這座吊橋遲早也會毀壞消失
過吊橋前續沿步道下行,有二座瀑布,待四于台山攻頂完回程再探訪
過橋後,直行是曲冰古道但是已不通,左上便是台電保線路
一旁的樹枝上早已綁了成排的布條,上山的信號再明顯不過
此路大致順著四于台山麓地勢直接陡上,沒有之字坡的迂迴走勢
乾淨俐落帶著你直上山頭,不拖泥帶水


水泥階梯往上就是寧安宮,右側步道直行接往保線路


武界水庫


潭上橋,棧板已破損不堪,過橋時要非常非常小心


線路算是好走,沒有特別困難的路況
就是坡度略陡峭了點,是訓練雙腿肌力及心肺耐力的好路段
沿路大致都在樹蔭下行走,涼爽不悶熱
一路上都沒遇見令人害怕的虎頭峰,倒是禿大叔居然半路停下來吃他的超商便當
害我在前方等老半天,正覺得奇怪人怎麼一直都沒跟上來
約一小時後來到一處布條海,從這裡開始得離開保線路右切往上
這裡就是最後的四于台山攻頂路,從這裡開始路徑較為原始
約十來分鐘後便可抵達四于台山基石,不過基石處並不是最高點
週遭林木蓊鬱,地勢平坦但腹地不大,拍完照後
退回去一小段路,有較大的腹地,我決定在這裡休息煮中餐

當我煮到一半,禿大叔從褲管上抓了一隻蟲子丟到餐墊上
我定睛仔細一看,不得了阿!那可是可怕的"硬蜱"
疾管局第四級法定傳染病"萊姆病"的帶原昆蟲,俗稱八隻腳或壁蝨
我找了一根枯枝,把這隻硬蜱挑起來,直接放進瓦斯爐頭上火烤處死
日後山友來四于台山登山健行,可得注意這裡已有硬蜱出沒了
午餐結束原路下山,回到潭上橋後轉往摩摩納爾瀑布一探究竟

硬蜱(摘自維基百科):
拼音pí,注音ㄆㄧˊ,音同「皮」),又名蜱蟲壁虱扁蝨草爬子,是一種體形極小的蛛形綱蜱蟎亞綱蜱總科的節肢動物寄生物,僅約火柴棒頭大小。不吸血時,有米粒大小,吸飽血液後,有指甲蓋大。宿主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動物,大多以吸食血液為生,叮咬的同時會造成刺傷處的發炎。蜱在叮刺吸血時多無痛感,但由於螯肢、口下板同時刺入宿主皮膚,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蜱還會帶來傳染病,如萊姆病Q熱科羅拉多蜱熱(Colorado_tick_fever)、野兔病(Tularemia)、蜱傳回歸熱(Relapsing_fever)、巴貝西蟲病(Babesiosis)、埃里希氏體病(Ehrlichiosis)、蜱媒腦炎(Tick-borne meningoencephalitis)、牛無形體病(Anaplasmosis)、犬黃疸病(Jaundice)等。萊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所感染。
蜱蟲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中,因此外出遊玩時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
驅蚊液,盡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臥。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蜱蟲常會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

關於萊姆病可參考疾管局網站上的介紹:
(http://www.cdc.gov.tw/sp.asp?xdurl=disease/disease_content.asp&id=1674&mp=1&ctnode=1498)

過潭上橋後,左切上山的路徑


一路陡上後,在這裡要右切往上通往四于台山


四于台山


被我以健行理由騙來登山的禿大叔


四于台山的基石,不過這裡並不是最高點


自己買的便當吃完後,還想肖想我豐盛午餐的禿大叔


在禿大叔的褲管上抓到一隻硬蜱


原路下山再度回到危險的潭上橋


過潭上橋時,軟腳的禿大叔(這座橋真的很危險,隨時會崩垮)


簡易行程紀錄:
0930  台電工務所前步道出發(曲冰古道起點)
0935  思源吊橋
0950  寧安宮
1017  潭上吊橋、休息
1035  出發
1130  保線路右切陡上四于台山處
1145  四于台山、休息午餐
1235  原路下山
1325  潭上吊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四于台山 摩摩納爾瀑布
    全站熱搜

    bodygu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