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紅葉度 

日期:2011.12.20
交通:
  北二高竹東交流道下→接縣120往橫山方向→過內灣外環道→右轉尖石大橋→
  竹60→過嘉興國小→過嘉興二號橋→遇綠底白字指標(往那羅、玉峰村、秀巒村)
  →前行約二十餘公尺→左轉錦屏一號橋(竹60)→那羅部落(竹60)→宇老部落(竹60)
  →遇岔路循秀巒、司馬庫斯指標直行接秀巒道路(竹65)→田埔部落(竹65)→
  秀巒部落(竹65)→遇岔路循養老指標取右接秀錦道路→養老端登山口
車行時間:下竹東交流道後至秀巒部落約1.5小時;秀巒部落至養老端登山口約40分鐘
團    體:平日自組隊
●入  山  證:秀巒檢查哨辦入山證
行走時間:來回加休息約5小時
●行走里程:來回約14K
實際路線:
   養老端登山口(22K)
→栗園(塔拉卡斯駐在所)→馬鞍駐在所(17K)→布奴加里山登山口→
   15K→原路返回

時值深秋,寒流一波接一波,比起往年楓紅日子,還是略顯晚了一點
家裡添了新成員,多了奶爸的新工作,已經沒辦法在山上悠游數天才回家
對於霞喀羅這人氣賞楓點,還是難以割愛,所以改個半天賞楓行
從西段養老端進出,終點暫定走至白石吊橋就原路掉頭
最後視時間跟楓紅狀況來決定,賞楓重點放在馬鞍駐在所週遭的楓香林

一連陰雨多日,休假的前一天台北總算放晴,想必隔天上霞喀羅一定會是好天氣
傍晚下班與同行學弟,乘著夜色趕往尖石秀鑾部落,因為這段路很遙遠、漫長
拜今年沒颱風侵襲之故,山區道路路況比我預期的還要好
不過當地人跟我說是因為要大選緣故,縣府撥了不少錢下來重新鋪路
不想深究背後的動機,不要一條爛路把我車子避震器弄壞就好

晚上九點多趕到秀巒部落,這僻靜的山中原鄉部落,大部分住家都早已關上大門
只有忠心的狗兒對我們外地來的不速之客狂吠不已,部落內只有一條路
派出所跟教堂是很醒目的地標,很快就找到我們今晚要投宿的民宿,大頭目的家
說到這間民宿,設備雖說不是很豪華,但是該有的都具備
其中我要稱讚的是,熱水很熱棉被很乾淨還有清晰的有線電視可看
價位便宜還供應熱騰騰的早餐,不過晚上很冷,還是要穿著外套睡才行

隔天一大早起床,天猶黑著,樓下廚房已經在張羅我們的早餐
整理好背包下樓準備享用熱騰騰的早餐,清粥加上幾樣小菜就足讓身子熱起來
用完餐結清費用,再度上車準備前往養老
前晚初到時,我們已經先到秀巒檢查哨辦妥入山證,這裡需要特別注意
辦入山證不是在部落裡的派出所申辦,要到外面道路上的管制站辦理
管制站會有警員駐守,我們因為出發時間很早,為了節省時間提前先辦好
這樣我們就能直接驅車通過檢查哨

秀巒部落民宿:
大頭目的家
03-5847537
新竹縣 尖石鄉 秀巒村四鄰控溪28號(秀巒派出所斜對面)

秀巒部落裡的民宿 大頭目的家,一樓大廳,竹製餐桌是我們用早餐的地方


民宿主人養的可愛小貓


出發時天氣不佳,還夾帶細雨,真是傻眼
前晚的夜空還是繁星點點呢!怎麼過了一晚就有如此大的變化
害我當下心情有點blue
天色漸漸明亮起來,天空罩上一層厚厚的雲層
看樣子今天的攝影條件已經毀了一半,萬一下起雨來,更難拍出照片來
到時就真的只能當健行來看待了

到養老端登山口的柏油加水泥路況也是很好,比石鹿那端高低不平的石頭路好太多了
只有離登山口前約200公尺才是石頭路,小車通過無礙,登山口旁有整建一處休息區
面積還不算小,過登山口的小下坡之後
有大片平坦地被整平做為停車場,不過並不建議賞楓季節的假日前來
停車空間一定不夠,中巴也不少,且路小難會車
我們到時只有一台車已在現場,二個人正整裝,我們動作比較快
背包上肩後馬上出發,今天的霞喀羅應該會清靜點
不用忍受大批人潮的喧嘩

霞喀羅古道的由來:
霞喀羅古道全長23公里,位於新竹縣五峰鄉的清泉與尖石鄉的秀巒之間
是昔日當地部落前往外地的重要交通路亦為兩地泰雅族人往來的一條山間社路

日治時期殖民當局與深山裡的原住民部落衝突不斷,尤其以泰雅族人的反抗最為猛烈
因此在台灣山林裡開闢了不少理番道路,作為鎮壓理番、山林殖產皆有之
霞喀羅亦是其中一條,日本政府於1920年代開始依舊有社路開闢整建五峰到石鹿的霞喀羅
以及石鹿到秀鑾的薩克亞金等二條警備道,為了方便物資、人員、軍備運輸要求
警備道的大致沿著等高線開闢,地形起伏平緩,沿線並設置十數處日警駐在所以及砲台
設置的密度可說是冠於其他的警備道路,可見這一帶泰雅族部落的反抗非常激烈

步道全線蜿蜒於霞喀羅大山的北鞍林間谷地中,此山是東邊的薩克亞金溪以及
西邊的霞喀羅溪的分水嶺,亦是當地二支泰雅族社獵場的分界
而東段大致沿著薩克亞金溪谷而行
更詳細的歷史典故可以參考林務局網站的研究計畫內容
http://www.forest.gov.tw/content.asp?CuItem=1066

踏進登山口,地面有點泥濘,可見前些日子雨下的不少
雖然陰霾的天空讓山林失色不少,不過我還是抱著很高的期待
一小段上坡路後就是平坦的康莊大道,起點以水泥柱標示22K
沿線楓樹稀疏,孤單一、二棵楓樹屹立其中
在一片晦暗蒼白綠中,楓紅格外顯得醒目
在空隙處
但這並不是我們的重點,17K處的馬鞍駐在所的楓香林
才有數大便是美的景致,所以無暇駐足欣賞眼前的楓紅
不自覺地加快步伐,不過學弟初造訪,對一路上的一草一木顯得興致盎然
常停下腳步快門閃個不停,很快就被我海放在後頭了

行腳來到栗園,舊名塔拉卡斯,也是日警駐在所遺址,但遺址不復見
遺留下的大片桂竹林,隨風搖曳,嘎茲作響,成了當時人為活動的證據
週邊的森林也成了台大的實驗林之ㄧ
續行可見山凹處有不少窯爐遺跡,在過去是作為伐木燒製成木炭的用途
腳步來到約17.4K處的崩塌路段,步道到這裡完全中斷,一小段步道完全滑落溪谷裡
並拉上黃色施工布條禁止通行,當然路是人走出來的,既然塌掉了
就高繞過去吧!左側一棵樹上綁了很多登山布條,從這裡左上切高繞
約五分鐘就能通過這段崩塌地,路徑很清楚

霞喀羅古道西段,養老端登山口


栗園(塔拉卡斯駐在所),原遺址早已消失就憑空想像吧


17.4K處有大面積崩塌,需小高繞五分鐘就可以了,入口如箭頭處


高繞到另一端,回頭拍下比較明顯的崩塌照片


一小段路後就是賞楓的精華路段,馬鞍駐在所
眼前會先看到石砌的駁坎遺跡,駁坎之上就是日警駐在所
但也僅剩一大片平坦地讓遊客憑空想像,解說牌上有說明附近還有殘存的清酒酒瓶
這又引起學弟的強烈好奇心,只見他四處在草叢中尋找
週邊都是成片的楓香林,過去楓香是作為培養香菇的段木資材
所以才會種植大量的楓香,數十載過去,楓香早已成長茁壯,茂密成林
雖然時序入秋,隨著季節轉換,楓香才正開始褪下綠色外衣
甫披上黃綠相間的襯衣,高聳參天的楓香夾道
成了名副其實的楓香大道,感覺很像在加拿大的國家公園裡健行
駐在所遺址上有三張長條木椅,可供山行者小歇自在賞景
在這邊席地野餐,氣氛更是絕佳
學弟很興奮地在某角落找到二只空瓶子,我湊過去一瞧
瓶身上標籤紙早已消失,但是看瓶身大小,的確滿像是裝日本清酒的
台灣自產的酒,我沒看過有這麼大的瓶身

續行往下楓香大道綿延約數百公尺,步道右下方溪谷即是薩克亞金溪
溪水潺潺,隱約可聽流水聲,溪谷邊有數棵鮮紅欲滴的他種楓樹
構成一幅絕美畫面,再過二處木棧橋,其中一處木棧橋即是布奴加里山的登山口
這不在計畫內,況且時間也不允許
越過這二處木棧橋後,來到薩克亞金溪對岸,約16K至15K處的路段
從這裡可以望見對岸山林的五彩楓紅,盡收眼底
這有如有人不小心打翻色盤,將山頭染上繽紛色彩
紅黃綠漸層色彩,在山巒上開展,天氣雖不好
但眼前的視覺饗宴也夠讓人心滿意足了

看看時間,似乎來不及走到白石吊橋,立馬回頭到馬鞍駐在所享受野地楓林午餐
回到駐在所後已接近中午時分,上山的人多了不少,多了點人氣
雖然是平日,熱門的景點也有不少人前來,長條椅旁已有二家人在野餐
我們在他們旁邊坐了下來,攤開我的塑膠餐墊也加入他們的野餐行列
不過他們準備的餐點比我豐富多了,準備過程中不自覺就聊起來了
原來他們已經在秀巒部落呆上二個晚上了,前二天去了司馬庫斯以及李棟古堡
今天走霞喀羅明天去鎮西堡,總計要呆上五天四夜,真羨慕他們的旅行方式
覺得這樣才能好好放鬆悠游於山林中,我每次都得遷就於休假時間及兼顧家庭
至多只能來走上一天,每趟來回都要耗費不少時間在車程上
聊著聊著午餐嗑完,也到了我該啟程回家帶小孩的時間
待會下山後又是一段漫長的山路,唉~~


高繞過崩塌處後不久便是17K處的馬鞍駐在所,還有殘存的駁坎遺跡


馬鞍駐在所的基地遺址


在樹林後方還有酒瓶,不知道是不是當年日警留下的


馬鞍駐在所周邊有大片楓香林


昔日刻意種植楓香是做為栽植香菇的植用材


馬鞍駐在所週遭的楓香林






回程在馬鞍駐在所席地午餐


感覺很像在加拿大的國家公園健行




路上幾處不錯的楓紅景觀




在15K處的位置回望薩克亞金溪對岸山巒的楓紅景致




小橋、流水,濃濃秋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gu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