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基點旁累癱了


日期:2010.11.8
交通:
國道四號東行終點→左轉台3石岡、東勢方向→過東勢大橋→左轉台8
→26.1K處右轉紅色裡冷橋→循谷野溫泉會館指標約1.2K左轉同心橋→
過橋後馬上右轉水泥道直行至生利橋→過生利橋後找空地停車
車行時間:下國道四號終點後約75分鐘
團    體:非假日自組隊
行走里程數:不詳
爬升落差:約850公尺
實際路線:
裡冷溪登山口
→阿冷山前峰→阿冷山→阿冷山前峰一裡冷溪登山口
●阿  冷  山:1540M,二等三角點,NO.1546



阿冷山一如其名,快要為山岳界所遺忘的山頭,如果當初谷關七雄改為八雄時
也許就能得到許多山友的青睞,但是一路的辛苦、難纏
很多人再也不願踏上第二次,事實上在我完登後,也加入其中一員
只因列入年度計畫內,有非得完成的壓力,因為落實計畫
才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表現,在有限的時間裡,隨性並不是那麼有效率

茫茫網海中一再搜尋相關文章,這半年來造訪的人真的屈指可數
對於登山口的位置,走法的敘述不盡相同,讓我難以理解
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溯溪一、二百公尺就到了,花點時間在岸邊找
應該就能找到正確位置

停好車背上裝備後,沿著裡冷溪邊上溯,其實登山口在右岸
過攔沙壩後先涉溪到左岸,沿著河床走一小段路後再涉水到右岸
秋冬是枯水季節,溪水流量不大,脫下鞋子光著腳涉水是可以的


裡冷溪,這是下山後回去的方向


脫下登山鞋綁好鞋帶,掛在脖子上,杵著登山杖慢慢過溪


往上游的方向,在溪的右岸找到正確的入口處
一開始就是要拉繩子的陡上震撼,遠遠望這山勢,似乎是以一條路直上山頂之姿
傲視群峰,無怪乎有小奇萊的封號,封號雖然響叮噹,願意來的人卻寥寥無幾
拜今日陽光普照之賜,早已讓數日前的雨水蒸消殆盡,山徑乾爽
慢行於茂密的雜林中是生機蓬勃的景象,在夏季也許是悶熱、暑氣惱人
秋季應該是微溫與舒適的季節,踩著坡度大於四十五度的路
埋頭苦行,里程不知不覺中增加,呼吸的頻率也越來越快
這就是登山,也沒什麼好碎碎細語,但是人的嘴巴就是這麼奇特
是發洩心情轉移情緒的好方法,不然腦海中老是興起一些怪念頭
再強的意志力也會被消磨一空

隨著高度攀升,體力不是主要敵人,而是體型碩大無比的虎頭蜂
中級山的高度是虎頭蜂的主要棲地範圍,對於擅闖地盤的人類
虎頭蜂螫人向來不手軟,偶爾在步道上出現一、二隻巡邏的警戒蜂
我們壓低著身子,速速通過,脫離這小傢伙的警戒範圍大致上就安全了


登山口


來到略微平緩的山徑上,總算可以稍鬆口氣,大口吸著森林空氣
清新微涼的空氣,有很好的醒腦效果
穿過有茂密植被的森林,眼前是一段極有視覺效果的危崖
從高處垂下一段繩索,這與品田斷崖及鳶嘴山相比,算是小菜一碟
背後的東卯山如影隨形,甚而更遠處的八仙山、馬崙山及白姑山系
駐足高點遠望,如積木般的房舍錯落於山腳下,玩具車在公路上奔馳
人顯的渺小,虛心對壯盛山容的讚嘆是此行小小的滿足
河谷的視野盡頭是谷關,下山後的溫泉是對疲憊的絕佳療癒

來到一處寬闊地,自以為是的判斷離攻頂處應不遠了
一山還有一山高,所言不虛,望著前方高點,心中熱切期盼著攻頂
然而指路的布條仍無限地延伸下去,一路下切至鞍部
疑惑取代激情,該不會有如合歡西峰般來個七上八下吧?
體力耗損臻於極限當下,心中直盤算著是否誤入歧途,該撤退嗎?
加上禿大叔一直敲邊鼓直嚷著是不是走錯了,怎麼還沒到
我計算著來時的時間,才三個小時,別人紀錄上都要四小時才到
據此再加深自己的信心,目標一定還沒到,意志力再堅持下去吧!


大甲溪河谷



一路上有好幾處陡上拉繩段,不過背後的視野極優
大甲溪對岸的東卯山,遠點的馬崙山、白姑大山窮目無遺




最後一小段上坡

暗忖著也許該到基點了吧!撥開茂密的芒草加快步伐,映入第一眼的
是醒目、白鐵製成的金屬立牌,從無數部落格中照片的印象
確認到了基點處,一瞬間有洩了氣的皮球般,攤在地上
攤開塑膠布,先躺上去喘氣再說
克服了一路上無止盡的陡,躲過虎頭蜂的威脅

阿冷山  

謝謝你,了解到克服人性本惰才是成功的關鍵

但是

下次我不會再來了



1540M的標高並不高,卻吃盡苦頭,考驗意志力的中級山



●簡易行程紀錄:
0905  停車處出發
0920  登山口
1235  阿冷山(1540M,二等三角點,NO.1546)   午餐
1335  出發下山
1615  登山口
1627  停車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dyguard 的頭像
    bodyguard

    bodyguard

    bodygu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